A股大事纪要

经济6天前更新 和风
3 0
  • 1990年:

    • 11月26日,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;

    • 12月1日,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门营业;

    • 12月19日,A股鸣锣开市,当天开盘96点,收盘152点,一共有10只股票,基本是上海当时的国企,A股一开始就实行T+1和涨跌停的交易规则;

    • 印花税出台;

    • 5月29日,深圳涨跌停板限制为10%。

  • 1991年:12月16日,时任上交所总经理的尉文渊敲响第一锣,沪市“老八股”登陆。

  • 1992年:

    • 5月21日,上交所放开了仅有的15支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,引发股市暴涨,沪深一日就狂飙105%,到25日行情触顶,报1429点。然而,因价值回归、新股认购等利空因素,之后股市暴跌5个月,到11月16日又回落到386点;

    • 发生“8.10事件”,出现百万人争购股票认购证的情况;

    • 3月,深圳出台涨跌停板制度。

  • 1993年:2月16日,股市因经济过热、紧缩调控及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等因素,由牛转熊。

  • 1994年:

    • 7月30日,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: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;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;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;

    • 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,第三次牛市启动,仅用一个多月时间,指数从326点猛窜至1053点;

    • 同一阶段,因财政部出台对3年期以上的国债给予保值补贴的新政,几乎90%的资金被国债吸引,国债期货的火热将A股资金抽干,牛市终结。

  • 1995年:

    • 5月17日,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,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,于5月18日至5月22日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,沪指从582.89点涨到926.41点。但随后政府为打压投机行为,取消T+0改为T+1,此次牛市仅持续3个交易日便结束。

  • 1996年:

    • 1月股市走稳,最低点探明512点,新股发行困难,管理层被迫停发新股,各路资金开始建仓,第五次牛市启动;

    • 10月起,监管层连发12道金牌。

  • 1997年:5月10日,印花税由3‰上调至5‰,牛市结束。

  • 1998年:12月29日,《证券法》颁布,自1999年7月1日起施行。

  • 1999年:

    • 5月19日,人民日报发表社论,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,投资者踊跃入市,牛市启动;

    • 7月1日,《证券法》正式实施。

  • 2000年:以浦发、民生、招商、华夏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先后上市。

  • 2001年:

    • 2月22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《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》,这是A股市场首部退市制度。

    • 4月23日,PT水仙因连续4年亏损正式终止上市,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首例退市案例。

    • 9月4日,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发行。

    • 9月10日,银广夏连续15个跌停,庄股梦碎。

  • 2002年:

    • 1月初,《证券公司管理办法》和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》发布。

    • 6月24日,国务院宣布停止减持国有股,上证指数报复性上涨9.25%,但随后继续走熊。

    • 5月16日,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罚款60万元,并责令其改正,随后其股票被暂停上市。

    • 7月1日,上交所推出上证180指数,取代原来的上证30指数。

    • 10月9日,上证所和深交所加入国际交易所联合会。

    • 11月初,QFII制度正式出台,允许经核准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。

    • 11月,广东发现首个非典病例,初期股民对非典并不敏感,A股在资本市场改革过程中迎来一波“春季躁动”,上证指数上涨10.41%。

    • 12月末,国家任命周小川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,尚福林出任证监会主席。

  • 2003年:

    • 4月中旬起,非典感染病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,截至4月28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,期间上证指数下跌2.42%。

    • 6月15日,中国内地实现“三零”纪录(确诊病例、疑似病例、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),非典进入消散期,行情回归市场,大盘表现平稳,期间上证指数下跌2.42%。

    • 11月,社保基金正式入市。

    • 年底,五朵金花(钢铁、汽车、石化、能源电力、金融)行情爆发,成为市场上涨的主要推动力。

  • 2004年:

    • 6月25日,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正式开板,我国民营企业第一次拥有了自己专属的IPO市场,结束了沪深交易所完全同质化、平均化发展的制度安排,深交所的市场定位开始有别于上交所。

  • 2005年:

    • 4月29日,经国务院批准,中国证监会发布《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。

    • 6月6日:中国股市“股权分置改革”正式拉开帷幕,当天沪指跌至998点。这一改革对A股产生了深远影响,是A股告别近5年暗黑时期的一次曙光乍现。上市公司数量和流通市值规模正式进入大幅度扩容阶段,我国资本市场从此迈上一个更高层级且走向规模

    • 8月24日,长江电力股权分置改革首次采用“认股权证”的方式并取得圆满成功。

    • 9月4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《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》,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。股权分置改革结束了我国上市公司“国有股”与“法人股”不允许上市流通的特殊历史,我国股市步入“同股同权”新时代。

  • 2006年

    • 中国银行A股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。

    •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深入进行,投资者重燃对资本市场的信心,股市开始上涨。

    • 中国股市迎来牛市。上证综指从年初的1161.06点起步,到年底上涨至2675.47点,累计上涨1514.41点,涨幅翻倍有余。截至2006年12月底,沪深市场总市值达8.94万亿元,较2005年年末增长了176%。蓝筹股是带动股指上涨的主要动力,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中国石化、招商银行、上港集团、宝钢股份、大秦铁路、民生银行、中国联通、贵州茅台等大蓝筹表现优异。

  • 2007年

    • 1月24日:中央电视台播出国际著名投资家罗杰斯的访谈,其指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且有很大风险,股指从2994.2点下跌至2720.8点,跌幅达9.13%。

    • 2月16日: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,沪指盘中跃上3000点。

    • 5月30日:财政部将股票交易费用中的印花税率由1‰提高到3‰,上证指数暴跌281.81,跌幅6.5%;深成指跌829.45,跌幅6.16%。此次调整导致股市在短短一周内从4300点一路狂泄至3400点,众多股票连续遭遇多个跌停板,广大投资者损失惨重,史称 “530”事件

    • 10月16日:沪指到达6124点的历史高峰。

    • 8月23日:上证指数突破5000点大关。

    • 10月15日:上证指数站到6000点的历史高位。

    • 10月16日:上证指数达到6124点,再创新高。此后,受美国次级贷款问题及市场过度扩容等因素影响,中国股市开始下挫。

    • 11月5日:中国石油在资本市场登陆上市,上市首日开盘价高达48.6元,相较发行价涨幅高达191%,最高触及48.62元,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、沪深两市第一大权重股。然而,上市首日即巅峰,48.62元成为了中国石油股价的历史最高价。

    • 新增开户数突破历史记录,当年8月份最高达到了892万人。相对2006年12月29日的收盘价而言,沪深两市已经没有一支下跌的股票。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从3万亿飙升至30万亿元,增长近十倍。

    • 从2005年998点一路上涨到2007年5月29日的4335.96高点,涨幅高达335%。期间大多数股票非理性疯狂上涨,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警告和措施,如加息、提高存款准备金等,但未能阻挡股市上涨的脚步。而财政部提高印花税的政策成为了股市行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
  • 2008年:美国爆发金融危机,A股市场受到影响,上证指数于10月28日创出了本轮熊市最低点1664点。

  • 2009年:6月,A股IPO重启,首次尝试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,首次打破“新股不败”的神话。

  • 2010年:

    • 3月31日,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启动。

    • 4月16日,股指期货上市。

  • 2011年:

    • 市场呈现“普跌”特征,周期资源品行业全军覆没,有色金属全年下跌超过40%。

    • 银行及消费品行业表现相对较好,上市银行整体的ROE提高到21%,银行业指数全年跌幅仅5%;食品饮料行业全年累计跌幅10%,在所有行业涨跌幅榜中排名第二。

  • 2012年:

    • 电气设备行业表现不尽如人意,全年下跌近20%。

    • 地产调控政策实质放松,下半年商品房销售增速快速拉升,房地产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,房地产行业指数上涨高达32%,建筑行业涨19%,家电行业涨幅达16%。

  • 2013年:

    • 创业板大爆发,创业板指涨幅达到了惊人的83%。

    • 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传媒、计算机、电子等TMT板块表现突出,全年分别上涨107%、67%和43%。

    • 地产、建筑等高负债率的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在“新国五条”、压缩“影子银行”、“钱荒”等不利影响下,出现较大幅度调整。

  • 2014年:

    • 1月8日:IPO在时隔一年多后重启,新宝股份和我武生物网上申购。前两月共计发行了48只股票,随后因故暂停了约5个月。同年6月18日再次重启。对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,造就了新股发行的涨停潮神话。当年125只新股相继发行,总募资规模达到669亿元。这一年全民掀起“打新热”,注册制改革呼声也愈强。

    • 3月21日:证监会发布了当年新修订的《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》,针对A股市场存在的利益输送、业绩变脸等情况,提高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成本,做出极具针对性的务实举措。规定网下投资者必须持有不少于1000万元市值的非限售股份,削减主承销商权力,各方打新资金一视同仁。

    • 4月10日: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,决定原则批准上交所、香港联交所、中国结算、香港结算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。两地投资者可通过当地证券公司(或经纪商)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。

    • 5月9日:国务院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被市场称之为“新国九条”。其内容包括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、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、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、完善退市制度、培育私募市场等,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    • 7月:沪港通宣布将在11月开通,海外资金入市预期增强,市场情绪进一步提振,流动性环境继续改善。非银金融、建筑钢铁和房地产等价值股继续领涨,推动大盘指数稳步上升。

    • 11月17日:沪港通正式起航,A股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上交所投资在港交所上市的标的公司,更多外资也可以通过港交所直接参与A股市场部分标的的投资,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更进一步。

    • 11月:央行实施全面降息,进一步刺激市场风险偏好,券商板块成为上涨的主力军,市场赚钱效应显著,场外资金加速流入,市场情绪达到高点。2014年末上证综指突破3000点,创下近五年新高,市场成交量最高突破万亿大关,并购重组活动频繁。

  • 2015年:

    • 6月15日沪指创下5178.19点的历史新高后,开始暴跌,市场波动剧烈。

    • 1月:市场开始出现调整迹象,但整体仍保持高位震荡。

    • 4月:人民日报刊载了文章《4000点才是A股的开端》称,A股牛市才刚刚开始,反映中国增长潜力,并不是泡沫。

    • 6月12日:上证指数冲到了5178.19最高点。相比2015年初的3158点,已经上涨了50%。当时市场一片其乐融融,人人都能赚钱,各种场内场外融资杠杆疯狂加,2倍、5倍,甚至有10倍的情况。

    • 6月15日:沪指创下5178.19点的历史新高后,开始暴跌。在两个月内,沪指先后跌破4000点、3500点和3000点等关口,市场陷入恐慌。

    • 6月至9月:股灾进入第二阶段,前期停牌的股票复牌后轮流补跌,失去流动性,期间多次出现千股跌停。

    • 7月4日:IPO暂停,千亿资金入场参与救市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以稳定市场。

    • 非银金融行业表现垫底,全年累计下跌17%。

    • 小市值公司表现远好于大市值公司,并购重组成为市场最大热点和炒作题材。按年初市值大小分组,市值最小组别的上市公司全年收益率中位数高达127%,而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全年收益率中位数仅为7%。

    • 2015年的股市行情跌宕起伏,上半年的牛市和下半年的股灾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股灾的爆发与前期市场的过度狂热和非理性繁荣,以及杠杆资金的过度使用导致市场泡沫不断膨胀有关。当泡沫破裂时,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力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以稳定市场。

  • 2016年:

    • 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中国制造2025全年超额收益(相对于上证综指)基本走平。

    • 下半年市场风格转向,大盘权重股发力上行,开启“价值投资”序幕,其重要原因是供给侧改革带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回升。

    • 1月4日,A股指数熔断机制开启,但在1月4日和1月7日两天时间里经历四次熔断后,于1月8日暂停。

  • 2017年:

    • 6月20日,MSCI宣布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。

    • 增量资金持续入场,通过陆股通累计流入的外资显著提升。

  • 2018年:

    • 受严监管等因素影响,A股全年单边趋势下行。

    • 大市值公司获认可,消费和制造板块表现较好。

  • 2019年:

    • 科创板正式开市,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。

  • 2020年:

    • 年初疫情暴发,上证指数从3100点下坠,一度跌至2646.8点,创年内新低。

    • 新《证券法》实施。

    •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。

    • 退市新规出炉。

    •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、复工复产全面推进,A股不断震荡反弹,7月上旬上证指数快速上冲至3400点以上。

    • 沪深交易所联合发布退市新规,常态化的退市机制逐渐塑造市场新生态。

  • 2020年:

    • 年初,新冠疫情暴发,上证指数从3100点下坠,一度跌至2646.8点。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、复工复产全面推进,A股不断震荡反弹,7月上旬上证指数快速上冲至3400点以上。

    • 新《证券法》实施,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,退市新规出炉。6月15日起,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实行,深交所开始受理创业板在审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、再融资、并购重组申请,明确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20%。

    • 7月22日,经过修改后的“新版”上证综指登场,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剔除指数中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,对新股计入上证指数的时间进行调整,将存托凭证、科创板公司计入上证指数。

    • 12月14日晚间,沪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规征求意见,1元面值、市值低于3亿的个股将被退市,新轮退市潮悄然拉开。

  • 2020年

    • 2月3日,受新冠疫情影响,沪指大跌7.72%,沪深两市逾3000只股票跌停。不过次日大盘低开高走,随即开启一波单边上涨行情。

    • 3月,海外疫情大规模爆发,A股持续下跌,沪指跌超13%,最低探至2646点。

    • 6月15日起,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实行,深交所开始受理创业板在审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、再融资、并购重组申请,明确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20%。

    • 7月22日,经过修改后的“新版”上证综指登场,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剔除指数中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,对新股计入上证指数的时间进行调整,将存托凭证、科创板公司计入上证指数。

    • 8月24日,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的首批公司正式亮相交易。

    • 9月4日,A股上市公司突破4000家。截至12月底,沪深两市共有4140家上市公司,总市值近83万亿,约占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的11%。

    • 10月,三季报披露期,白马股批量崩盘,从游戏、科技、医药、榨菜、乳制品等多个行业的龙头股,如三七互娱、闻泰科技、长春高新、涪陵榨菜、顺鑫农业、伊利股份等,均无一幸免。

    • 11月5日,五粮液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,成为深市首只、沪深两市第八只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的股票。

    • 12月14日晚间,沪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规征求意见,1元面值、市值低于3亿的个股将被退市,新轮退市潮悄然拉开。

    • 12月17日,贵州茅台股价以每股1875元新高价续写A股神话,核心资产股也陆续创出历史新高。白酒行业市盈率高达55倍,处于十年来最高值。

    • 12月,仁东控股从年内一度暴涨近300%的大牛股,变为年度最强“绞肉机”,经历了连续14个跌停板。

    • 12月31日,退市新规正式实施。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退市新规,在保留“面值退市”等交易类退市标准的基础上,设置“3亿市值”标准;增加信息披露及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的标准;增加重大违法退市细化认定情形等。取消了暂停上市、恢复上市环节,优化退市整理期等,提高退市效率。

  • 2021年

    • 9月,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消息公布,深化新三板改革,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。

    • 12月,中国电信正式回归A股上市。

  • 2022年

    • 4月27日,沪指失守2900点后触底反弹,之后呈现宽幅震荡走势。

    • 10月31日,沪指下探至2885.09点,创年内新低。

    • 11月,房地产行业迎来“金融十六条”等多项政策支持。

    • 12月,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。

  • 2023年

    • 7月2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“要活跃资本市场,提振投资者信心”。

    • 8月27日,中国证监会、财政部联合发布公告,宣布减半收取证券交易经手费。

    • 11月7日,首批主板注册制上市公司登陆A股市场满7个月,42家公司已实施或披露分红方案,累计分红金额达到383亿元。

  • 2024年

    • 9月24日,央行、证监会、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系列政策“大礼包”,包括降准降息、下调存量房贷利率、研究推出平准基金、借给券商5000亿资金等,以推动股市上涨。9月25日,沪指创下四年来最大单日涨幅,A股出现5000家齐涨、全指数狂飙的局面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